嘱累人天品第十三
尔时世尊举金色臂,又摩地藏菩萨摩诃萨顶,...
作者:时间:2023-09-25 01:55142 次浏览
信奉佛法的朋友都知道,在佛教中有四位菩萨出名,他们分别是大智文殊菩萨、大悲观音菩萨、大行普贤菩萨以及大愿地藏菩萨。那什么是菩萨?在古印度语中,菩萨即菩提萨埵(duo)的简称,翻译过来就是以智上求无上菩提,以悲下化众生,将于未来证得佛果的大修行者,或者指那些发下大心愿的人。也就是说,菩萨本可以成佛,但世人皆苦,为解救众生,他们发下宏愿,以化身的方式来到人间传播佛法,普渡众生。
以地藏王菩萨为例,他曾立下宏愿,唯有度尽众生,才会去证得菩提,什么时候地狱空了,他什么时候成佛。由于人们对菩萨信仰的盛行,道场应运而生,它本是佛教用语,指佛祖或菩萨说法的场所,四位菩萨各有各的道场。而地藏王菩萨,其道场在九华山。
九华山原名九子山,唐朝时期,诗仙李白与好友共游九子山,并留下名句,妙有分二气,灵山开九华。自此,九子山更名为九华山,并在之后成为地藏菩萨的道场。关于这一点,里面还有个小故事。相传九华山本为闵让和私有,此人乐善好施,常常在家开设斋会,布施四方的僧众。有一天,一位苦行僧来到九华山,见闵公如此和善,遂提出一个要求,希望闵公能留给他一块地作为栖身之所,而他所要不多袈裟覆盖之地,便是他今后的住处。一块袈裟能占多少地方?闵公也不是吝啬之人,直接答应了。没想到袈裟腾空而起,越变越大,竟将九华山大大小小的山峰尽数盖住,闵公这才知道自己遇到了神人。他当即把整个九华山都送给了苦行僧,又让儿子拜其为师。而他在处理好世俗事务后,拜自己儿子为师,常伴在僧人左右。这位苦行僧就是之后的地藏王菩萨。
相传在释迦牟尼佛涅槃1500年后,地藏王菩萨下凡投生,成为新罗王子金乔觉,时值唐朝佛教盛行,作为其附属国的新罗,自然对佛法颇为推崇,很多王室成员都是虔诚的佛教徒,而金乔觉天生就与佛有缘。开元年间,他远渡重洋,来到安徽青阳,于九华山处修行佛法。
据说在他入定时,四周隐隐会出现动用刑具的声音,亦或者是犯人的哀嚎声。当有人问起时,他就会说起地藏王菩萨曾发下的宏愿。于是有人认为金乔觉就是地藏王菩萨的化身之一,其目的是为了弘扬佛法,引人向善。
这里需要提一下地藏这个名字,在《地藏十轮经》中,它有安忍不动如大地,静虑深密如密藏的意思。大致翻译一下,是说地藏王菩萨长时间处于深思熟虑中,就像是大地一样包容万物,度化众生,故名为地藏。另外一点是说,地藏菩萨是佛教地狱幽冥教的教主,其地位堪比十殿阎王,甚至比他们还要高,或许这就是人们称其为地藏王菩萨的原因。
而他之所以发下宏愿,据说跟孝有关。相传地藏王菩萨有一世是婆罗门女子,其母生前不信佛法,看见有人信佛,还会上前嘲笑。而婆罗门女则截然不同,她本身对佛法极为推崇,又了解到母亲的种种行为,死后必定会堕入地狱,忍受刑罚之苦。于是他变卖家宅,用以供养佛寺,希望母亲之后能少受些罪。
地藏王菩萨还有一世,名为光目,其母酷爱吃鱼,常命手下为她捕食鱼子,为此犯下杀生之罪,si后自然入了地狱,深受折磨。而光目是个孝女,又佛法高深,不忍母亲受苦,她决定以自身替代,换取母亲解脱。又见地狱里皆是恶人,si后饱受折磨,于是立下宏愿,她愿长留在地狱,度化众生,等地狱空荡的那一天,他才会证得佛果。
地藏王菩萨是如何成就的?其立下的誓言为何有如此大的愿力,成为诸菩萨中愿力排名靠前?
前面说过,所谓菩萨指的是那些功德深厚,早就拥有成佛资格,却始终没有成佛的修者。比如说地藏王菩萨,他本是新罗的王子金乔觉,因醉心佛法,离开家乡后就再也没有回去。其母思儿心切,于是也跟着来到九华山,并留了下来陪伴在儿子身边。
有一天,金乔觉对王妃说,化城寺的广场上有一口井,这井十分,能助人免受地狱之苦,直接前往极乐世界。王妃对此很感兴趣,某天傍晚,她来到井边游玩,竟看到金乔觉在井底讲法,但她过来之前,明明看到金乔觉在池边做晚课,一个人怎么可能同时出现在两个地方,且井下有水,人又如何在其中安然无恙?为一探究竟,王妃直接跳了下去,旁边的人急忙去捞,却怎么也捞不到,紧接着,西边天空突然烟雾丛生,且其中出现了王妃的身影。众人才明白这是地藏王菩萨借助法力超度母亲升天,而地藏王菩萨的成就皆与孝道有关。
据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记载,他曾有四次本缘。在很久很久以前,地藏王菩萨投生成一位大长者的儿子。当时有位名号叫狮子的如来佛,他见到后心生向往,于是询问狮子如何证得此身。狮子告诉他,只有使受苦的众生超脱,就能证得佛身相。于是地藏菩萨发下宏愿,不管时间过去多久,他会用各种方法帮助六道众生摆脱苦难。
这是他排名靠前次立誓,第二次,地藏菩萨投生成婆罗门女,为使母亲超脱,她立下誓言,生生世世都要普度众生。地藏菩萨的第三世则是一位国王,他与邻国国王是好朋友。有一次,两人在参佛时各自许下愿望,邻国国王希望早日成佛,而地藏菩萨则希望在所有百姓解脱苦难后再成佛。他的第四次转世则是光目女,同样是为了母亲以及众多受苦受难的人,他发下宏大愿望。助众生解脱。
地藏王菩萨几世为人,皆在劝人向善,为普渡众生,有能力成佛而不成,有如此心胸,是在世之人所修行的方向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