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 主页 > 地藏王菩萨本愿经

分身集会品第二

作者:时间:2023-09-25 01:39136 次浏览

   尔时百千万亿不可思。不可议。不可量。不可说。无量阿僧祇世界。所有地狱处。分身地藏菩萨。俱来集在忉利天宫。以如来神力故。各以方面。与诸得解脱。从业道出者。亦各有千万亿那由他数。共持香华来供养佛。彼诸同来等辈。皆因地藏菩萨教化。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是诸众等。久远劫来。流浪生死。六道受苦。暂无休息。以地藏菩萨广大慈悲。深誓愿故。各获果证。既至忉利。心怀踊跃。瞻仰如来。目不暂舍。

   分身集会品第二,这是《地藏经》全部上中下卷共十三品中的第二品。

  “分身”怎么分的身呢?分身可以说是分灵,也可以说是分性,或是分心。为什么叫分灵呢?因为菩萨有一种灵,就是灵感。可谓“有感自通,无求不应。”这种灵感像“千潭有水千潭月,万里无云万里天。”有一千个水池,就有一千个月光照到那些水池中,这些水池里的月光就是那个灵,也就是那个性,也可以说是那个身,也可以说是那个心。因为有水池子,所以就有月光现出;若没有水池子,那么月的本体根本没有分开的。有水池就有月光,是不是由那个月光分出来的呢?不是的。虽然不是,但是水池里可有月光现出来,所以说千潭有水千潭月,万里无云万里天──万里地没有云彩,万里地都是万里晴空。

  这个地藏菩萨的分身,本来没有分身,为什么这里说有分身呢?因为众生机缘的缘故,所以有分身。这个分身好像什么呢?再举出一个很浅近的比喻,分身好像照相似的,本来一个人,照相后,又有一张相片出来,那么这张相片的像是没有作用、没有灵感、没有生气的。可是地藏菩萨这个分身,是他所分开的这个身,和他本来的那个身是一样的,所谓千百万亿化身。这个地藏菩萨的分身,也就是他看见某一个地方有地狱,他就分出一个身到那个地狱去教化众生。因此所有三千大千世界,任何地方、任何角落里有地狱,他都分身到那些地方去教化众生。这是因为地藏菩萨他发愿教化地狱里的众生,所以任何地方有地狱,他就有分身到那个地狱去,这叫分身。

  “集会”,是又回来了,是所分开的身,又都回来了,回来集会在一起,聚集在一起。

  “尔时”:当尔之时。“百千万亿不可思”:不可以心思。“不可议”:不可以言议。不可思,是你心里没有法子想得到他这种境界;不可议,不可以言语来议论他的数目。“不可量”:也不可以有个数量。   “不可说”:连说都不可说。“无量阿僧祇世界”:无量,即没有数量那么多的,无量数的世界。“所有地狱处”:所有在有地狱的地方。“分身地藏菩萨”:因为有地狱的地方,就有地藏菩萨的分身在那儿。 有无量这么多的地藏菩萨,“俱来集在忉利天宫”:所以这么多的地藏菩萨俱来,都一起来到三十三天。

 “以如来神力故”:以释迦牟尼佛这种大威神力的缘故。“各以方面”:分身地藏菩萨从各方来的。“与诸得解脱从业道出者”:与他所度脱从业道、罪业道出来的众生。“亦各有千万亿”:每一尊地藏菩萨又  带着百千万亿“那由他”那么多数的人,共持香华。这些人和分身地藏王菩萨各“共持香华,来供养佛”:每一个人拿着他所带的香和花来供养释迦牟尼佛。“彼诸同来等辈”:和地藏菩萨同来的这些众生。“皆因地藏菩萨教化”:他们都是藉着地藏菩萨的教化。“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”:他们也都永远得到不退转于无上正等正觉这种的境界。

  “是诸众等”:这的众生,“久远劫来”:在很久远以前,“流浪生死”:他们在六道轮回里流浪生死。在生死的流里,头出头没,就好像水的波浪一样,生了又死,死了又生,生生死死,好像水浪一样。“六道受苦”:在六道里受着无量诸苦。“暂无休息”:连短暂时间的休息也没有。“以地藏菩萨广大慈悲”:以地藏菩萨这种广大的慈悲。“深誓愿故”:地藏菩萨发愿“地狱不空,誓不成佛;众生度尽,方证菩提。”所以他以这种广大誓愿的缘故,“各获果证”:令每个人都证得果位──初果、二果、三果、四果,或者证其他的果位。“既至忉利”:现在到了忉利天。“心怀踊跃”:心里生了大踊跃,生大欢喜。“瞻仰如来,目不暂舍”:都一心一意睁着眼睛望着释迦牟尼世尊,眼睛闭都不闭,这就表示一心瞻仰如来,也是一种至诚恭敬的表现。

了解更多